来源:中国网 发布时间:2025-04-02 10:01 阅读量:6583
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
赴港上市潮起 “A+H”热度升温
近日,三只松鼠、宇信科技、赛力斯等A股上市公司相继公告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,为A股公司赴港上市潮再添几分热度。进入2025年,港股IPO市场持续活跃,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潮起,“A+H”上市模式持续升温。
Choice数据显示,截至3月31日,今年以来共计66家企业向港交所递表,多数来自中国内地。在排队港股IPO的企业中,宁德时代、恒瑞医药、蓝思科技等16家企业已在A股市场上市。
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,这批A股公司赴港上市背后,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,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是重要原因。机构人士表示,政策利好进一步助力港股IPO回升,赴港上市热度有望继续提升。“A+H”公司的增加将为港股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入和交易机会,提升港股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。
年内43家内地企业赴港上市
Choice数据显示,截至3月31日,剔除失效、撤回、被拒绝和被发回的拟上市公司后,港交所处于排队中的拟上市公司共计131家,从注册地来看,近六成为内地企业。从拟上市板块来看,上述131家企业中有130家申请港股主板上市,1家申请港交所创业板上市。申请状态方面,128家为递表“处理中”,3家为“通过聆讯”。
今年前3个月,有66家企业递表,其中有43家为注册地址在内地的内地企业,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潮起离不开政策面的鼓励。从2023年3月31日起,包括《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》和5项配套指引在内的制度规则正式实施,更好支持企业依法合规到境外上市,利用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实现规范健康发展。
2024年4月19日,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,其中一条为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。
另外,从2018年起,港交所对上市制度进行改革,持续放宽上市门槛,并进一步扩大上市框架,包括:2021年11月降低双重上市门槛,2022年1月实施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机制,2023年增设特专科技公司《上市规则》并于次年下调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,以及2024年10月中国香港宣布加快合资格A股上市公司审批流程等。
平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、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表示,港交所持续推进新经济上市制度改革,欢迎企业赴港上市,叠加境内政策加强拓宽企业境外上市渠道,政策利好进一步助力港股IPO触底回升。
“A+H”上市阵营持续扩容
值得注意的是,在前述131家港交所排队上市的企业中,有多家企业已在A股上市,包括宁德时代、恒瑞医药、蓝思科技、江波龙、先导智能、三花智控等16家。其中,13家为今年在港交所递表,“A+H”上市阵营持续扩容。
此外,赛力斯、宇信科技、三只松鼠、纳芯微、新奥股份等10多家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拟在港交所上市,但目前尚未递表。
例如,3月31日晚,赛力斯公告称,公司于2025年3月30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,审议通过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议案。公司拟通过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股票,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,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,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,提高综合竞争力。3月30日晚,宇信科技公告称,公司于2025年3月27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,审议通过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议案。此次发行旨在满足公司海外业务发展需要,推进海外战略布局,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,提升品牌形象及知名度,提高综合竞争力。
从上述A股上市公司公告来看,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、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是其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。
“当前部分A股上市公司宣布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上市的现象,主要反映了品牌业务全球化、融资渠道多样化和政策支持国际化三个关键点。”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,企业寻求通过香港这个国际金融平台,接触更广泛的国际投资者群体,助力品牌国际化和业务海外扩展。而港股市场提供了不同于A股市场的融资环境,包括不同的投资者基础和更加灵活的融资条件,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。随着中国证监会对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支持措施出台,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,促进了“A+H”模式的发展。
港股IPO热度有望继续提升
今年以来,随着IPO回暖,港股市场也持续活跃。Choice数据显示,截至4月1日,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成交额为14.81万亿港元,日均成交额为2428亿港元,同比大幅增长。
田利辉表示,“A+H”公司增多对港股市场存在结构性影响,能够提升港股流动性与定价效率,可以优化港股行业结构与竞争力,有望强化国际资本配置枢纽功能。
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兼高级研究员包金刚认为,“A+H”公司的增加将为港股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入和交易机会,提升港股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,并将提升港股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,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和资金流入,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。
魏伟表示,从企业赴港上市后的股价表现看,今年以来,整体“A+H”公司以及近两年在港股上市的中资企业在港股表现占优,除受AI创新驱动外,还与港股市场资金较充裕这一大背景有关。
“在DeepSeek驱动中国科技资产估值重估以及企业出海的大背景下,赴港上市热度有望继续提升。”魏伟认为,一方面,港交所汇聚了众多高科技稀缺标的,并持续推进新经济上市制度的改革,为科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上市平台;另一方面,港交所作为国际化融资平台,为优质企业出海保驾护航。当前港股市场仍处于较好的战略配置区间,尤其港股科技资产具备中长期的投资价值,AI、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的机遇值得关注。此外,政策支持的内需消费领域优质资产的结构性机会也值得关注。后续若港股业绩预期兑现,中长期有望继续支撑市场上行。
瑞银证券预计,2025年将有逾30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,其中大部分是大型A股公司,涵盖各行各业。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